浏览量:0 2025-09-04 11:20:00
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与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宣传部联袂主办的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 ——《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 圆满落幕。同步启动的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 全国诗歌征集活动,更让这座草原之城成为万千诗人心中涌动的灵感原乡。
松杉的《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组诗,以“风”与“褶皱”为贯穿始终的核心意象,将乌兰察布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意趣串联成篇。三首诗中,“风”从未停歇——它能“把羊群赶进云朵”,也能“把云揉碎”,更能“卷着草原的弧度”化作有形的温柔;“褶皱”亦各有载体,是“黄花沟”里藏着生机的肌理,是“天际线”上托着羊群的轮廓,也是 “日出时轻轻舒展”的土地脉络。这两个意象如同组诗的经纬,既勾勒出乌兰察布草原、湿地、山林的立体风貌,又赋予其流动的诗意与鲜活的生命力。
本期聚焦第三首诗《歌游乌兰察布》。这首诗以乌兰察布草原为具象创作背景,用“草尖的星子”“驮着半阙蓝的风车”“倒过来的夜草原”等鲜活意象,精准勾勒出乌兰察布草原的静美与灵动,字里行间蕴含意境,为我们从情感与体验层面读懂乌兰察布提供了独特的诗性视角。
《歌游乌兰察布》
风把云揉碎时
我正踩着草尖的星子走
羊群漫过天际线的褶皱
像谁撒了把没睡醒的盐
风车在远处转着古老的经
每一片扇叶都驮着半阙蓝
我张开手想接住些什么
却只碰碎了沾着奶香的风
夜是倒过来的草原
星星是未归的羊
我哼着不成调的曲儿
让影子在篝火边
轻轻晃成
另一片摇晃的牧场
关于诗人
松杉,原名松和忠,乌兰察布人,中共党员,公务员退休。
《歌游乌兰察布》是以“行走的感官” 为核心的草原短诗,诗人用细腻的意象捕捉、灵动的比喻与通感,将乌兰察布草原的日与夜、景与情揉成一片柔软诗意,字里行间满是惬意与沉醉。它打破草原刻板符号,赋予景物私人化想象:“风把云揉碎”让风有“手的质感”,“草尖的星子”让踩草成踏过星光的浪漫,“羊群如没睡醒的盐”写出草原的静,“风车驮半阙蓝”勾连现代风电场与草原厚重,“夜是倒过来的草原”打通天地,“影子成牧场”让诗人从游客变参与者。感官上,“碰碎沾奶香的风”让风有易碎质感与嗅觉标签,“哼不成调的曲儿”添烟火气,让读者身临其境。情感上,诗人以“踩草尖”“接风”的松弛动作、“抓不住美好却坦然”的心态,藏着对草原的“无目的沉醉”,无直白抒情却满是深情。整首诗以私人化与真实感动人,诗人化身“行走的感官”,用细碎带体温的瞬间,将草原的“静”与“美”刻进读者心里。
当风景成为可触摸的诗行
辉腾锡勒的风车: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草甸,百余架风车与紫菀花海共生。当风掠过时,发出扇叶划破空气的“呜呜”声。游客可乘坐小火车穿越草甸,感受“扇叶驮着半阙蓝” 的动态美学。
乌兰哈达火山的地质诗学:黑色火山岩与绿色草浪的碰撞,在日落时分尤为震撼。火山脚下的民宿将火山石融入建筑,客房落地窗外即是火山景色,晨起推窗,风景宜人。
察哈尔的星空牧场:在乌兰察布火山草原,夜晚可体验“倒过来的草原”。观星营地配备专业天文望远镜,游客可在专业指导下辨识星座,听他们讲述星星的知识,让观星成为文化解码的过程。
当日常流淌诗的温度
乌兰察布的烟火气:在乌兰察布之夜,我们打造融合美食、非遗与演艺的夜间场景。游客可品尝刚出炉的非遗月饼,还能欣赏《金雕飞起的乌兰察布》实景剧。
草原奶食的醇香记忆:在乌兰察布的特产商店里,从刚脱模的奶豆腐、浓香的奶皮子,到拌着蜂蜜的嚼口、裹着炒米的奶条,每样都是必带的特产。
乌兰牧骑的流动欢歌:在乌兰察布的各个地方,总能见到乌兰牧骑 “红色文艺轻骑兵” 的身影。没有华丽的舞台,一块红地毯、几把马头琴就是演出场地,演的是接地气的民歌,跳的是带着韵律的安代舞。观众一起跟着节奏拍手、哼唱,气氛热烈欢乐。
当旅行成为诗的延伸
晨雾中的漫步:在林胡古塞的山间步道,晨雾未散时踏入,感受露水打湿鞋面的触感,聆听草叶弯折的声响。
篝火边的牧场:乌兰哈达火山脚下的露营地,夜晚点燃篝火后,大家一起挽手跳舞。
云朵下的小火车:乘坐小火车漫游草原,车轮碾过草甸的节奏与云的流动形成呼应。欣赏敖包相会的演出,让静态的云成为动态的叙事载体。
当风景成为可触摸的诗行,当旅程成为可参与的叙事,来到乌兰察布,旅行不再是景点的堆砌,而是感官的唤醒、文化的浸润与情感的共鸣。从 “踩草尖的星子” 到 “驮着半阙蓝的风车”,从 “沾着奶香的风” 到 “摇晃的牧场”,乌兰察布正以诗性思维重构旅游体验,让每个游客都成为草原诗篇的共同创作者。
(来源:乌兰察布文旅体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提前精准预报预警 多部门高效联动 众志成城筑牢防汛救灾安全线
发布时间:2025-07-28意想不到的堵车原因,羊群公路上围着车转圈,在场所有人都蒙圈了……
发布时间:2025-05-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