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2025-07-09 06:49:00
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有效方式,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要更加注重‘提质’,优化林分结构,搞好森林经营,同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更加注重‘兴业’,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更加注重‘利民’,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指明了方向。
植绿护绿、关爱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已有之。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看待。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国土绿化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国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1.6亿亩,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202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行动。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我国创新发展义务植树与生态教育、自然保护、志愿服务等合作新模式,拓展丰富古树名木保护作为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的路径,持续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丰富尽责形式。2024年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600余个,“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成为新风尚。
协调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我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着力推进身边增绿行动,加快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开工建设“口袋公园”6200余个,建设城市绿道7300余公里。目前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65平方米。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国加快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林权流转,大力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024年,我国建设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国有林场220个。从万顷林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到素有“绿色宝库”美誉的大兴安岭,再到筑牢北疆绿色长城的内蒙古,亮眼成绩单彰显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我国国土绿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但生态欠账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效益还不够高。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比全球平均水平低7.74个百分点,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1/3。加之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海拔地区,修复治理难度大,目前仍有约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另一方面,林草产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林草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林草产业仍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和品牌化运作,产品附加值较低,促进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尚未形成体系,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在实践中,一些林区开发项目仍依赖传统经验,多以旅游观光为主,森林康养、森林研学等业态开发迟缓,林草资源与教育、旅游、文化等融合程度不够,同质化问题凸显。
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强劲绿色动能,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更加注重“提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科学修复退化林分,采取林分改造、沃土保育等措施,建立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根据立地条件、林分的适应性、生长发育阶段和功能目标,做好森林经营规划设计,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联产、联营、委托经营、市场化收储等形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整体效益。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推行草原休养生息,分类实施退化草原治理,强化草原保护修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
更加注重“兴业”,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林草产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原料基地和林产品加工业布局,促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推动林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进精准林草监控与管理、智能装备等与林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林草虚拟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打造“生态+”“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新模式。
更加注重“利民”,筑牢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城乡绿化,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推动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根据乡村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坚持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探索发展林下养殖、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等惠民产业,提高林草产业综合效益,拓展就业增收空间。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充分利用植树节、全国生态日、世界森林日等重要节点,通过认建认养、抚育管护、绿化宣传等形式,汇聚起更广大的爱绿植绿护绿力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赖海榕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相关文章
【立方债市通】5月债市发行规模7.2万亿元/河南投资集团拟发行150亿小公募/豫地科技集团首期科创债发行
发布时间:2025-06-30深圳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研究所开展合成生物产业科技交流
发布时间:2025-06-27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今日成交活跃,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登场
发布时间:2025-06-1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