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2025-07-22 13:05:00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姜乾 宫本杰 文宏扬 摄影报道
产业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烟台黄渤海新区以“链式思维”为引领,纵深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持续增强产业生态韧性,打造行业品牌,全面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数据显示,黄渤海新区已成功培育出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0余家,省知名品牌、优质品牌50余个。其中,万华化学入选中国质量奖公示名单,并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名单,睿创微纳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9家企业获评市长质量奖;欣和食品、泰和新材等11家企业的产品相继入列“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总数位列全市第一。如今,黄渤海新区加速品牌建设与全产业链布局,正在聚集起越来越强的产业力量。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 产业协同催生“山东好品”
作为首批入选“好品山东”的黄渤海新区企业,万华化学集团共有三款产品上榜“好品山东”,分别是聚氨酯产品、异氰酸酯产品和热塑性聚氨酯产品,这是万华化学打破垄断、持续创新的结果。这家全球聚氨酯行业的领军企业,MDI产能全球第一,持续领跑产业发展。如今的万华,还在不断求解多元化发展,向石化、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领域拓展,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集群。
万华化学技术突破的能量,在产业链条上层层传导。成功入选“好品山东”的泰和新材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产业化技术,填补了4项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封锁。去年上榜“好品山东”的中节能万润建成国内第一条规模化液晶生产线,开创了国内先例和中国液晶单体生产技术的创新史,是全球最大的液晶材料供应商。
以龙头企业为原点,产业链上的引力还在持续释放。如今的黄渤海新区,拥有高端化工及新材料规上企业5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2024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不断放大万华、泰和新材、万润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黄渤海新区正瞄准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建设全球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协同生态催生的是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持续涌现的“山东好品”。
从单点突破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这是产业生态协同共生的深刻变革。当前,黄渤海新区的产业格局中,这种由量到质的转型升级正在全域铺开,已然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夺取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的关键所在。
硬核技术锻造硬气品牌 带动全产业链跃迁
最近两年,万隆真空冶金的非晶带材连铸用甩带冷却辊、东德实业的DQ60氢气循环泵等产品先后上榜“好品山东”。
万隆真空冶金是国内第一家能够按照国际先进标准批量生产冷却辊的企业,实现了进口替代。为提高非晶带材冷却辊制造行业整体市场的供给质量,万隆还主持制定了产品的行业标准,达到该标准要求的冷却辊辊套使用寿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东德实业的“DQ60氢气循环泵”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无振动,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及破冰功能,其产品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远超国外同类产品的精密零部件,到智能装备的高效运转,缘起于黄渤海新区的山东品牌一次次领跑,正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企业以创新为引擎实现品牌突围的生动注解。当企业以核心技术突破产业瓶颈时,其品牌便不再仅仅是产品的标识,而成为产业链跃迁的象征。
数据显示,黄渤海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产业链上拥有上市企业2家、单项冠军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79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系结构更加完善、技术层次持续提升、集群效应加速显现。比如,力凯数控拥有多个发明专利技术及创新点,行业销量排名位于全国前三;艾迪精密公司生产的液压破碎锤的市场份额占全国30%,高端液压件占全国总销售量的27%;创瑞激光拥有四代自主研发3D打印高端装备专利技术30余项,牵头及参与的标准达20余项。
以艾迪精密为龙头,迪恩机床、国兴智能、力凯数控等为骨干,产业链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深植于产业需求,既锻造“硬核”技术,又塑造“硬气”品牌,支撑起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从政策赋能到标准引领 多维度打造“好品矩阵”
从全球瞩目的万华MDI,到突破国际技术壁垒的芳纶材料,再到引领行业风向的高端装备制造……这些标杆品牌的崛起,既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成果,也是黄渤海新区产业生态竞争力的鲜活注脚。近年来,黄渤海新区通过完善产业组织体系、整合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链上的品牌建设,成功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山东好品”。
加快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建设,持续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全区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建设标准化城市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每年拿出“真金白银”,对重视科技研发、追求卓越管理、抢占标准高地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奖补,奖补范围涵盖获得山东省优质品牌或山东省知名品牌、通过“泰山品质”认证、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等多个方面,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创新制造水平,强化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持续助力质量强区建设。
建立储备名单,全程跟踪指导。黄渤海新区结合日常监督检查、走访调研,逐一摸底,分门别类,筛选质量管理较好的潜力企业纳入质量奖储备企业名单,建立冲击“质量奖梯队企业”库,每年组织专家对储备名单上的企业进行面对面指导帮扶,定期开展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发展、企业信用、安全管理等各类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同时,对有潜力冲击质量奖的企业,强化精准帮扶、合力推进。
下一步,黄渤海新区将推动品牌建设再提升,不断挖掘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行业引领性强的好品牌,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各级质量奖、“好品山东”等各类品牌创建工作,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品牌梯次增长,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信召红
相关文章
携手共赢 融合发展——2025连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周活动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25-07-14从零散种植到全链增收:三十年接力护航,枣庄石榴结出“致富果”
发布时间:2025-07-1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