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2025-08-10 11:47:00
从枝头鲜果到精深加工产品,从“论斤卖”到“论克卖”,猕猴桃产业的“下半篇”文章,水城区如何书写?
贵州水城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猕猴桃气调保鲜库里,工人们正在清理保鲜库。猕猴桃收购时节,这里将成为最热闹的地方。与普通水果加工厂不同,这里的分拣标准精确到糖度、果型和成熟度,甚至单果重量也需严格达标。
“糖度6.5以上、重70克以上的优质果用于榨汁,品相不佳的次果则是果酱原料。”智能全自动分拣线上,颗颗鲜果跃动而出。
这条智能全自动分拣线每小时能高效处理5吨鲜果,通过32道精细工序将猕猴桃“吃干榨尽”,让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随着生产线源源不断地输出,猕猴桃产业实现着精彩的“72变”——现代化加工车间里,真空冻干区内,-35℃的低温环境让切片猕猴桃锁住了鲜果98%的营养成分;发酵车间中,通过二次发酵工艺将猕猴桃酿造成酒,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十倍。
“我们现在正在研发果膏,让猕猴桃各类工业产品渐次落地,绿果果变成‘致富果’。”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绿果果变成“致富果”,水城区阿戛镇猕猴桃种植户李萍心里揣着一本“明白账”。
刚开始种植猕猴桃时,常常担心销路问题,贵州水城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组织农户种植、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延伸产业链,有效带动大家增收致富。“幸好有公司保底收购。如今,水城猕猴桃打响了品牌,连次等果也能产生效益,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更有奔头了。”
落袋为安的幸福,让“致富果”更为具象。2018年,通过公司的努力,首批350吨水城猕猴桃成功出口俄罗斯,随后陆续销往中东、东南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这一突破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
如今,水城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11.2万亩,带动3万余户农户实现增收,每年可创造约8000万至1.2亿元的务工收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为支撑,贵州水城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及省市农业科学院等众多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的技术力量,共建“产学研用推”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实现了科研成果的量产高效转化,显著提升了核心产业的科技水平。
从田间到车间,从车间到全球,水城猕猴桃的“72变”远未结束。
随着水城区猕猴桃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升级,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的建成运营。这颗北纬26°的“绿宝石”,凭借其丰富的维生素C活力密码,在精深加工的赛道上不断发力。
“72变”之外,是为世界“猕”友带去来自东方自然馈赠的满满心意,也是这颗果最甜蜜的约定。
·聚焦
甜“猕”激荡25年的回响
科技赋能“金果”飘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邓运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相关文章
田畴沃野绘全面振兴画卷丨2025年上半年安阳市农业生产亮点回眸
发布时间:2025-07-28康迪科技董学勤分享中国智造出海新范式: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赋能”
发布时间:2025-07-11首台9万级座椅通风SUV来了!2026款起亚赛图斯化身Z世代“移动潮流单品”
发布时间:2025-07-0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