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文明之光耀云岭丨全国文明城市②·蒙自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浏览量:0    2025-05-24 16:23:00

文明

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

更是幸福底色

红河州蒙自市历经十年不懈奋斗

光荣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十年磨一剑、今朝绽芳华

蒙自这座城市

用十年光阴书写了一部

关于信念、坚守与奋斗的文明史诗


从“旁观者”到“践行者”

全民参与激发文明内生动力

深冬凌晨五点的蒙自街头

寒风裹挟着细雨密密而来

52岁的环卫工人郑丽转

握着扫帚的手已被冻得通红

凌晨五点的街头还有一群蒙自冬至文明实践志愿者

他们给环卫工人带来热气腾腾的汤圆

“大姐,天冷,吃口热乎的!”

这份带着浓浓温暖的善意

恰似这座城市文明里最温柔的注脚

它不是华丽的宏大叙事

而是街头巷尾的烟火寻常

市民在南湖公园晨练

80多岁的方能安老人是蒙自南湖边的“活地图”

十年如一日

他每天清晨准时出现在南湖畔当起“义务清洁工”

用自制长柄夹拾起漂浮的垃圾 铲除小广告

起初有人笑他“自讨苦吃”

但慢慢地

晨跑的年轻人帮忙提垃圾袋

遛弯的老人也加入捡垃圾队伍

这种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在蒙自随处可见


每个人的微光都在照亮他人

幸福感与获得感节节攀升

网约车司机高清、抗癌斗士李亚杰、高龄勇士杨天佑勇救落水人员;退休医生普英、护士严金玉路边救助突发疾病路人;老党员张建生自掏腰包把自家庭院打造成“红色阵地”供居民免费使用;8岁的王雪萌加入“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用稚嫩童声讲述西南联大故事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感染着每一位听众,300多名同学自发加入志愿讲解队伍……

这些故事里

有生命对生命的托举

有信念对困境的突围

更有文明基因在血脉中的自然流淌

王雪萌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讲述蒙自红色故事

每一位市民的行动

都在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这里没有孤岛

每个人的微光都在照亮他人

时刻演绎着城市与市民的双向奔赴


用“幸福账单”书写幸福记忆

办好民生实事筑牢根基

“15分钟生活圈”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建成174个公园、141.25公里城市绿道

绿地率达40.64%

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87.12%

完成13个绿美社区建设

城市更新项目不仅解决了基础设施老化问题

还增设老年食堂、儿童乐园等便民设施

真心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蒙自“南湖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课

夜幕降临

蒙自“南湖夜校”的灯火次第亮起

从农民工到企业高管

从银发老人到青涩学生

不同身份的人在这里相遇

外地来的赵琴抱着夜校课程笔记

眼里闪着光:

“以前总觉得自己像城市的过客,

现在夜校里的每一堂课,

都能让我找到归属感。

还能认识新朋友,生活很充实!”

1.98万人次的培训记录

刻录着这座城市对每个奋斗者的托举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让每一个来到蒙自市的人

都能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双向奔赴”踏上文明路

共建共享绘就文明新篇

“i蒙自·随手拍”平台的后台

每天都上演着温暖的接力

解决31万件问题

解决率达93.81%

当市民王先生随手拍下路灯损坏的照片上传后

不到24小时

亮起来的不止有路灯

还有群众对城市治理的信任

610名网格员穿梭在157个网格中

2388名楼栋长敲开百家门

他们记下的每一条建议

解决的每一个难题

都在用行动践行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新安所“母亲学校”课堂

新安所街道的百年石榴园里

“农民读书会”的小桌子上

放着一本本种植笔记

蒙自石榴栽培技术发起人高光明

正在给村民们传授自己精心提炼的石榴修剪26字口诀

村民自发组建“文明宣讲队”

将科技知识与家风家训结合

让文明乡风扎根田野

化作连接城乡的纽带

目前

蒙自市共创建9个全国文明单位

4所全国文明校园

2个全国文明村镇

当60万市民齐声喊出

“蒙自因我文明,

我因蒙自幸福”

这场关于文明的接力赛

永远没有终点

只有不断向前的脚步

和越来越温暖的未来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编辑:欧阳倩文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