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2025-07-11 08:27:00
当十月稻田在央视中秋晚会上向全球华人传递“家人团聚香香香”的祝福时,这匹从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走出的“黑马”,已成为诠释“中国味道”的闪亮名片——2023年登陆港交所,成为辽宁省首家独角兽企业;连续多年领跑东北大米销量,玉米单品电商销量破千万单;以创新突破传统,从480克“一人食”到现代化全链路运营……十月稻田的进阶之路,恰是沈阳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十月稻田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企业标杆:创新引擎驱动全产业链升级
作为产业排头兵,十月稻田的成长密码深植于沈阳沃土。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在东北及内蒙古布局五大生产基地,以自动化生产线贯通“田间到餐桌”,带动农民提质增收;消费场景破壁创新:推出小包装米、轻食化玉米产品,精准匹配新时代需求,抖音平台玉米品类销量全国领先;品牌出海借势国家级平台:从中秋晚会到“国潮臻品馆”,以文化为媒,让“沈阳粮”香飘世界。
“企业通过电商物流融合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更探索出一条农业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产业全景:四大支柱夯实“北国粮仓”
十月稻田的耀眼成就,其根基深植于沈阳粮食产业整体稳步攀升的坚实基座之上。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400.5万吨,成功实现“二十一连丰”,粮食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呈现全方位跃升。支撑这份成绩单的,是四大核心支柱——
稳固的生产根基:全市粮食总仓容高达1200万吨,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产量方面,玉米以316.4万吨的产量领跑,稻谷产量达78万吨。这得益于沈阳市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雄厚的加工能力: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1128万吨,构筑起强大的产业转化引擎。其中,稻谷年加工能力尤为突出,达1030万吨,占据总加工能力的近九成。玉米、小麦及杂粮薯类也分别具备30万吨、60万吨和8万吨的年加工能力。香雪面粉(沈阳香雪)、沈粮集团长粒米等领军企业是这一领域的中坚力量。
闪亮的品牌矩阵:品牌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共有4家粮食企业的6个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录。代表性品牌包括十月稻田的“五谷宣言珍珠香米”和“长粒香米”、沈阳香雪的“香雪雪花粉”和“高级饺子粉”、沈粮集团的“佳玉东北长粒米”以及沈阳康奉堡公司的“康奉堡小米”,形成层次丰富、品质优异的“沈阳粮”品牌集群。
强劲的项目引擎:产业升级动能充沛,正稳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已备案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3.3亿元。同时,顺利完成包括“中国好粮油”、产后服务和质检体系在内的项目,其中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建成7个,总投资超过2800万元。这些项目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沈阳以‘中国好粮油’等项目为抓手,系统性地推动粮食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十月稻田正是依托“中国好粮油”等项目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用于建设先进大米生产线等),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成长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成为政策赋能产业升级的典范。
盛会前瞻:交易大会激活产业新动能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即将于7月12日在沈阳开幕,沈阳粮食产业迎来全新机遇。全市13个优质粮食工程备案项目、3.3亿元投资蓄势待发,将进一步强化从生产、仓储到精深加工的全链条能力。
“大会是展示沈阳‘粮实力’的重要窗口。”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十月稻田等企业为引领,推动粮食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让更多‘沈阳味道’端上国民餐桌、走向全球市场。”
从一棵稻谷的科技创新到一座城市的产业兴农,沈阳正书写着新时代“北国粮仓”的答卷。当交易大会的帷幕拉开,这条凝聚黑土地智慧的产业链,将向世界传递更醇厚的“中国粮香”。
十月稻田的“破圈”并非偶然——它扎根于沈阳粮食产业二十一年连丰的深厚沃土,成长于消费升级与科技兴农的交汇点。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沈阳粮”的品牌化之路,恰是中国粮食产业从“量积累”到“质飞跃”的微观镜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
康迪科技董学勤分享中国智造出海新范式: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赋能”
发布时间:2025-07-11从“网红稻米”到集群崛起,一根稻穗串起粮食产业链:解码沈阳“粮实力”
发布时间:2025-07-11泉州演艺剧场预计明年春节前封顶 张艺谋团队将操刀核心演艺项目
发布时间:2025-07-1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