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成都世运会 | 世运多样 世界多彩——在精彩赛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浏览量:0    2025-08-18 17:53:00

新华社成都8月18日电 题:世运多样 世界多彩——在精彩赛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社记者王恒志、董小红、许仕豪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八月的成都,紫薇竞相烂漫,缤纷色彩与世运会撞个满怀。

多样性、多元化是世运会的最大魅力。龙舟竞渡、以武会友,中华传统体育在世运绽放光彩;腰旗橄榄球、飞盘等潮流项目热度不减,荷球、桑搏等小众运动走入大众视野……发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4个“宝藏项目”,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们在蓉城盛夏共赴一场体育“嘉年华”。当巴蜀韵味与世界风情呈现交融之美,赛场内外闪耀着情感共鸣的温馨瞬间,也见证着文明交流的动人时刻。

(小标题)世界多彩 运动无限

“这个台球比赛怎么没有袋口?”“浮士德球和歌德有什么关系?”“短柄墙球是打墙吗?”“棍网球是用棍子打网球?”……

成都世运会上,对不少观众来说,不懂的项目实在有点多。在天府公园的观众席上,身为成都浮士德球队队员的金冬成了项目义务科普员:“这个项目还真与歌德的名作《浮士德》有关系……”

龙舟赛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荷球100多年前发源于荷兰,救生从单纯的救援行动在欧洲发展为运动项目……成都世运会的34个项目,很多都脱胎于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技能。这些项目在世运会上百花齐放,映射出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更多元、更包容,世运会设项完美契合了成都“运动无限”的口号,也正如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所说:“世运会就像一个展示非奥项目魅力的橱窗。”

这扇窗不仅映照出多彩世界,也成为这些项目生发新枝的契机。国际攀联副主席小日向彻说:“我们希望在这里和其他项目交流,并做一些实验。”

国际攀联的实验,是新增速度攀岩的四条赛道个人赛和双人接力赛。作为仅仅有两届奥运经历的项目,攀岩显然将更多元、更包容的世运会,作为探索更多可能性的试验场。

世运会也在见证一项项“民族运动”如何开枝散叶,成为“世界运动”。在成都,中国队一块龙舟金牌都没拿到的消息上了热搜。但业内人士却说这不是坏事,因为这说明“项目在海外普及推广得很好”。

同样的感受,武术、泰拳、空手道等项目肯定也有。日本队频频在空手道决赛中“失手”;泰国拳手也没能“一统天下”;伊朗武术选手沙欣放言自己夺冠的这套动作“连很多中国顶尖选手都不会轻易尝试”;英国人发明的壁球,现在满场都是埃及教练……

交流、学习、普及……世运会正成为这些项目推广传承的绝佳舞台。

爱沙尼亚的莱特夫妇是掷准飞盘界的“神雕侠侣”,比赛结束后仅有的一天自由活动时间,他们选择接受中国飞盘爱好者们的邀请,参加一场交流活动。来自北京的爱好者张进一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们就是种子,回去开枝散叶。”

残健同行,是世运会多元化的另一大体现。本届世运会设立了残疾人自由潜水、残疾人柔术等项目,而射准射箭、无人机竞速等项目更开创了世运会残疾人运动员与健全人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先例。

(小标题)世运为媒 交流互鉴

在成都世运会闭幕式上,佩鲁雷纳说:“感谢成都,你们创造了历史!”

成都创造了很多世运会的“第一次”——第一次举行火炬接力、开幕式上首次设主火炬、一些项目首次设立男女混合组别……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说:“成都世运会在赛事组织方面达到了卓越的标准,为这一体育盛事树立了新标杆。”

卓越的背后,是深得世界赞誉的“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理念。成都共启用27个现有和改造后的室内外场馆,其中18个利用既有场馆改造,9个依托湖泊公园等开放空间临时搭建。迪伦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世运会。

本届世运会共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参加,参赛规模创世运会历史新高。5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金牌,8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获奖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也创下历届世运会之最。

成为“史上最好一届世运会”的同时,中国也从这届好玩新潮的国际体育盛会上获益良多。

棍网球、腰旗橄榄球、软式曲棍球……此次世运会中国队有不少项目都是首次参加,从零起步组建队伍,一上场就与世界强队过招,能拿到一分或赢得一场比赛,都是了不起的进步和宝贵经验。

赛场之外,小众项目的爱好者们从全国各地来到成都,看比赛、切磋技艺,顺便期待与“偶像”偶遇。在位于玉林街区的来闹飞盘商店,美国顶级飞盘选手甘农·布尔的到访,就让不大的小店瞬间成为见面会现场,大批爱好者从四面八方闻风赶来,听“大神”分享训练技巧。

借力世运会“东风”,众多小众运动正在加速走入中国校园。今年5月以来,成都市成华区在6所中小学开展了60场世运会项目体验;天回小学2023年引入跑酷项目,目前校跑酷队已有100多名成员;金冬和成都一群体育老师则在2024年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支浮士德球队,“学生们都挺喜欢这项运动”……

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这些小众项目也正成为中外开展人文交流的纽带。

今年5月底,美国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女子腰旗橄榄球队到访成都外国语学校,与该校国际部野猫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腰旗橄榄球交流活动。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兼国际部主任郭莉说,此次活动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切磋,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小标题)蓉城缤纷 气象万千

对美国男子跑酷自由式选手谢伊·鲁道夫来说,世运会就像是一场朋友圈的聚会。无论是不太会说英语的冠军、日本选手塩幡睦大,还是不参加这个项目的意大利选手安德里亚·康索里尼,以及中国队的富思达,都是他的好朋友。能交到那么多朋友,他认为“是这项运动最棒的部分之一”。

这就是世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个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国际友谊的舞台。

中国攀岩选手龙见国夺冠后,向带伤参赛的美国选手沃森致敬,希望这位世界纪录保持者能早日巅峰归来;日本女子壁球选手渡边聪美在决赛中面对争议性判罚,主动说明情况让对手得分,她相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玛丽(对手)身上,她也会承认的”;在团队飞盘比赛结束后,两队队员会间隔站立,肩搭肩围成一个圈,分享比赛感受,指出彼此不足……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在成都世运会上,打破文化壁垒的一幕幕不仅在各个赛场上演,也延伸到赛场之外。

马步半蹲,扩胸沉肩,一手伸展拉弓似射雕……在成都世运会世运村B区,美国自由搏击教练奥斯汀·刘易斯正在学习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

“中国功夫好厉害!武术套路比赛很精彩!”刘易斯说,空闲时间,他几乎把所有武术项目都看了一遍,“学到了好多招”。

世运村B区非遗手作体验项目负责人刘引说:“我们每天会举办一个小时的免费巴蜀文化体验活动,打陀螺、跳皮筋、抖空竹……外国运动员很喜欢。”

如果统计运动员的心愿清单,“看大熊猫”一定会排在第一位。来自土耳其的自由搏击女将克伦奇是名铁杆熊猫迷,她接连购买了多批熊猫纪念品,还在比赛后戴上了熊猫发卡。

除了熊猫,异彩纷呈的巴蜀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也让外国运动员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火上热搜的阿鲁巴队旗手蒂默曼斯坐上了边吃边逛的火锅巴士,他说“成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魅力”;加拿大软式曲棍球队队员艾达·梅·赫德森和队友们看展览、逛集市,还体验了一把汉服秀;在浮士德球赛场上,30多名瑞士球迷跟中国观众学会了喊“雄起”;印度武术选手纳玛塔·巴特拉则希望有机会去青城山“学一两招”……

在成都,以世运为窗,开放的中国呈现出万千气象。在这里,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完)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