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2025-09-01 15:14:00
当医生放置胆道引流管后,这条细细的管子看似不起眼,却成了排出胆汁、缓解胆道梗阻的关键“生命通道”。做好胆道引流管的日常护理,能有效降低感染、堵塞等风险,帮助身体更快恢复。下面,河北大学附属邯郸明仁医院肿瘤科护理专家为您详细科普胆道引流管护理的关键知识。
认识胆道引流管
胆道引流管通常通过腹壁穿刺或手术放置,一端连接胆道,另一端连接引流袋。它的主要作用显著:其一,能排出胆道内淤积的胆汁,减轻胆道压力,使胆道系统顺畅;其二,可有效缓解黄疸、腹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三,能预防胆道感染或脓肿形成,避免病情恶化。
不过,引流管材质虽柔软,却较为脆弱。因此,日常护理的核心要诀是“保持通畅、防止感染、避免脱落”。只有做好这三点,才能让这条“生命通道”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
居家护理关键要点
1.妥善固定引流管,严防其脱落。引流管固定贴务必贴牢,这就像给管子系上了“安全带”。活动或翻身时,动作要尽量放缓,避免用力牵拉管子。同时,要穿宽松衣物,防止衣服边缘勾住管子。还可以给引流管做个“长度标记”,比如用记号笔在管子离皮肤10厘米处做标记。一旦发现标记移位,很可能是管子脱出了,此时要立即就医,切不可掉以轻心。
2.观察引流液,读懂“健康信号”。每天都要仔细观察引流袋内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从颜色上看,正常早期引流液为深绿色或棕黄色,后期会逐渐变浅。若突然变成鲜红色,像血一样,可能是出现了出血情况;若变得浑浊且有絮状物,则可能是感染的迹象。从量上来说,一般每天在500-1000毫升。若突然增多,超过1500毫升,或者减少,少于100毫升,都要提高警惕。这里有个记录小技巧:每天固定时间倒引流液,并用手机拍下液体状态,复诊时给医生看,能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情。
3.保持通畅,别让管子“堵车”。每天要轻轻挤压引流管2-3次,从靠近身体的一端向引流袋方向捏,就像给管道“疏通经络”,防止胆汁凝固堵塞。引流袋要低于腹部,避免胆汁倒流回胆道引起感染。若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或者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可能是管子堵塞了。这时千万别自己用清水冲洗,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处理。
4.穿刺部位护理,严防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至关重要。若敷料渗血、渗液或者变脏,要及时更换,最好由医护人员操作,或者按照医嘱用无菌敷料更换。还要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若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等情况,可能是感染了,需立即就医。洗澡时要用防水贴保护好伤口,避免沾水。若不小心弄湿,要立即用干净毛巾擦干并更换敷料。
5.引流袋更换,保证无菌操作。当引流袋满1/2-2/3时,要及时更换。更换前要先洗手,准备好新的无菌引流袋。换袋时先夹闭引流管,防止胆汁漏出,然后拔掉旧袋子接口,迅速接上新袋子,注意接口处不要弄脏。更换下来的引流袋要扎紧袋口再丢弃,避免污染环境。
6.警惕并发症。若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寒战;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引流管脱出或断裂;引流液呈鲜红色且量多;皮肤、眼睛黄疸加重等症状,可能是严重问题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胆道引流管的护理看似繁琐,实则是帮助身体康复的重要环节。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密切观察、细心呵护,就能让这条“生命通道”安全运行,为康复保驾护航。
供稿:李丽丽 尚静霞 编审:张少博 终审:张永平
相关文章
双边贸易额最近30多年增加6400多倍——在街头,感知中越经贸活力
发布时间:2025-04-2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