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2025-07-09 18:18:00
小龙虾虽然好吃
但是不好清洗
不少人觉得自己洗虾太麻烦
也不会判断到底洗干净没有
因此更倾向于点熟食外卖
然而
近日南京一家主打小龙虾的网红外卖店
被曝用“洗虾粉”清洗小龙虾
该店在外卖平台上评分甚高
月销售量超1000单
事件曝光后立刻引发热议
所谓的“洗虾粉”到底是什么?
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后厨草酸洗虾
外卖生意火爆
《南京零距离》记者前往调查时,发现加工好的熟龙虾就摆放在走廊的通道里,走廊的另一侧,有人正在用方形容器清洗龙虾,清洗龙虾的水已经严重变色,并且发出难闻的酸臭味。
而在容器的一旁,摆放着名为“草酸”的白色粉末物质。知情人说,这就是俗称的“洗虾粉”。而据洗虾的员工介绍,当天已经洗完约150斤左右的虾。
记者连续多日观察发现,该店既未更换清洗溶液,也未添加新的草酸,而是反复使用同一池液体。直到数日后,工作人员换掉散发浓烈酸臭味的旧溶液,重新注入自来水后又直接向清洗容器中倾倒了近三瓶草酸。
更让人感到不适的是,溶液经搅拌后,工作人员用簸箕舀了一点倒进污水桶里,用于清洗污水桶。随后,鲜活的龙虾被分装在塑料筐里,放进方形容器。浸泡几分钟时间后,工作人员就把筐拿了出来,这时的溶液已经变成黄褐色,而龙虾也明显变色。每当龙虾被放入溶液后,因为受到刺激,虾剧烈抖动。
走廊里的工作人员在不停清洗时,后厨的工作人员也在不间断地加工。
从记者观察多日的结果来看,这里的加工量非常大,每天分别在上午和下午清洗两次龙虾,每次清洗的量都在百斤以上。尽管该店大堂正在装修,后厨作业却未受影响,所有加工完成的龙虾均通过网络外卖平台持续对外销售。
记者走访调查过程中,属地多个部门也在对该店进行联合检查。检查当日,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了草酸空瓶及严重的卫生问题,随即责令其停业整改,并销毁100多斤问题龙虾。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并通报外卖平台对该店进行下架处理。
资料显示,该店在外卖平台评论区充斥着“龙虾新鲜”“味道正宗”等好评,每月销量超1000单。商家凭借美化照片和刷单制造的虚假口碑,将问题店铺包装成“网红店”,误导消费者踏入陷阱。
草酸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专家释疑
为何商家会使用草酸清洗小龙虾?西南石油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郑学成表示,草酸是最简单的有机酸,广泛存在于工业和自然界中。草酸并非食品清洁剂,而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
“草酸可以溶解用物理洗刷没法清除的矿物质,因为具有中强酸性,甚至可以清除一些铁锈。”郑学成介绍,草酸还有轻微的漂白作用,洗完之后可以显得小龙虾特别白,更有卖相。他特别提到,草酸能作为辅助添加剂,绝不允许单独作为食品消毒剂,清洗剂。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必须对人体安全无害。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使用草酸清洗小龙虾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明确表示:“草酸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用消毒剂辅助成分,但在无主要有效成分的情况,辅助成分不能单独作为消毒剂使用。同时,从小龙虾的加工过程看,使用草酸作为消毒剂缺乏工艺必要性。
那么,食用用草酸清洗的小龙虾,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郑学成表示,草酸有毒,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形成草酸钙的结晶,形成结石沉积在肾脏等人体器官,引发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草酸本身属于中强酸性,直接摄入对消化道具有腐蚀作用,影响消化系统紊乱。”郑学成表示。
他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禁此类行为发生。同时加大对老百姓食品安全的重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的力度。
作为消费者,该如何辨别所购买的小龙虾可能使用了草酸这类化学物质清洗?
郑学成特别提醒消费者,购买小龙虾时应选择色泽自然、略有泥土痕迹的活虾,避免选购外壳异常鲜亮、气味酸涩的产品。同时,建议餐饮经营者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杜绝使用非法添加剂,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这样清洗小龙虾
干净又好吃
那么,自己在家烹饪时,怎么清洗小龙虾,才能吃得放心?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为避免处理小龙虾时手部感染,可以这样做:
戴手套处理小龙虾
在处理小龙虾时,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手套可以起到隔离作用,减少手部与小龙虾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手套并非万无一失,如果小龙虾的壳或钳子过于尖锐,也可能扎破手套。
虽然戴多层手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防护效果,但也要注意手套的透气性和舒适度。如果手套过厚或过紧,不仅会影响手部的灵活性,还可能因为手部出汗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
选择专业的处理工具
处理小龙虾时,最好使用专业的处理工具,如剪刀、钳子等。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更方便地处理小龙虾,还能降低手部受伤的风险。
注意手部卫生
处理小龙虾前后,都要注意手部卫生。处理前,最好洗手并消毒;处理后,也要及时洗手并擦干。如果手部被扎伤或出现伤口,要及时清洗并消毒,避免感染。
你觉得小龙虾怎么做最好吃?
评论区聊聊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南京零距离》、封面新闻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