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张少莹:三十余载春秋,三代人全运之约|“我们的全运故事”全民征文大赛

浏览量:0    2025-09-06 18:06:00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启幕,勾起我记忆深处那些与父亲、与天河体育中心紧密相连的故事片段。在这即将迎来体育盛宴的时刻,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大概三十七八年前。

那时候,父亲还是工地里一名跟随着包工队伍从潮汕地区来到广州打工的一名工地拖拉斗车维修技术工人。那时的他,正值壮年,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广州,这座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城市,正孕育着一场伟大的变革,而父亲,有幸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参与者。

这些也是长大后的我从父亲口里听他述说的,他常兴奋地跟我们说起曾经工地上的事儿:“一天啊,有时候忙起来,要修好几个拖拉车,还帮忙给砌墙师傅提水泥呢,又砌了好几层砖,看着体育中心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心里甭提多开心!”在他的描述中,我仿佛能看到那片热火朝天的工地:烈日高悬,工友们挥汗如雨,每一块砖石的堆砌,每一根钢筋的焊接,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与付出。父亲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呵护着每一辆斗车,确保它们能在工地上正常运转,为建设添砖加瓦。

那时候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父亲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他总是笑着说:“咱这是在干大事儿呢,等体育中心建成了,那可是能名留青史的!”在他的心中,天河体育中心就像是他亲手孕育的孩子,他期待着它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当年的体育中心,如今已傲然矗立在广州的繁华地带,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它见证了无数运动员的辉煌时刻,承载了无数人的体育梦想和美好回忆。而父亲,也从那个意气风发的辛勤劳动的青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这些年,父亲总爱跟我们这些子女讲起那段往事,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仿佛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那段在工地奋斗的岁月,始终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后来,孙子出生了,他又总乐此不疲地跟小家伙念叨:“爷爷啊,当年参与建设了天河体育中心,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那语气里,满是自豪。

今年,十五届全运会的消息传来,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一定要带父亲去天河体育馆看一场球赛。我想让他亲眼看看,当年他亲手参与建设的地方,如今是多么的辉煌;想让他坐在宽敞明亮的场馆里,感受那热烈的比赛氛围,弥补他当年未能亲眼见证体育中心启用盛况和无法观看1987年六运会的遗憾。

那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年迈,但是永远怀着体育精神的那股干劲,总想多干点活,毅力耐力可谓十足。父亲他还忙着给家家户户弄狮头鹅拔毛(也就是拔毛师傅),没有时间从潮汕来广州。“最近实在太忙,抽不出时间啊。”但我分明看到,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接着,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格外柔和,说道:“一定要带我的大孙子去看看,让他也感受感受体育的魅力。”看着父亲那殷切的眼神,我点了点头,因为我知道父亲很执拗,他认定的事情不轻易改变,比如从前村里的人劝他,在天河体育馆建设工地上修理拖拉车打工,工资也不高,你有这门手艺,自己开一家车行维修得了。但是父亲一直觉得这是一项普通平凡但意义非凡的事情,几年下来,不知道维修了几百辆车,在那个建筑行业和生产器具不是非常发达成熟的年份,他坚守了一年又一年。

那天下午,天气炎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片片金黄的光斑。我和先生带着一岁半的儿子,早早底来到了天河体育馆,观看上海队对湖北队女子16岁以下组足球赛。

当国歌穿过天河体育馆上空,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我注意到身旁的先生突然挺直了脊背。他的眼眶泛起潮红,喉结上下滚动着——这位在军工厂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船舶技术工,此刻正凝视着旗杆顶端飘扬的旗帜,仿佛想起一段段劈波斩浪的日子。

“我们试航时,军舰的国旗永远是最耀眼的。”他忽然轻声开口。此刻赛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运动员们正用汗水和呐喊诠释着速度与力量、技巧与勇气的体育精神。先生微微侧头跟我和儿子说话,我看见他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格外明亮:“你看那个摔倒又立刻爬起的选手,像不像我们船厂那些为攻克技术反复试验的年轻人?体育精神和军工精神,说到底都是对极致的追求——都在用速度和精度丈量。”

儿子一岁半,盯着我们说话,似懂非懂。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奇地四处张望,仿佛在探索一个全新的、充满惊喜的世界。场馆里人声鼎沸,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小家伙的小脑袋也跟着人群的节奏晃动着,兴奋得小脸通红。

当比赛开始,球员们在球场上如灵动的精灵般奔跑、传球、射门,小家伙也跟着激动起来。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跟着旁边座位的小朋友,学会了鼓掌欢呼,小手用力地拍着,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为球员们加油助威是他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使命。接着,他小手指着跳动的球,喊“球球”,那奶声奶气的声音,在激烈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可爱,引得周围的观赛人纷纷侧目。

儿子在球场上表现得格外专注。他会盯着球看很久,眼睛一眨不眨,仿佛被那小小的球施了魔法一般,完全沉浸在了比赛的世界里。

看球过程中,我跟父亲打了视频电话。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和期待:“闺女啊,多拍些照片给我看看,”他感慨地说,“三十多年前在体育中心打工,那时候条件有限,连一张照片都没拍到,还挺遗憾的。”听着父亲的话,我的心里萌发起了主意。

父亲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坐在宽敞的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看一场球。这个愿望,在他心中藏了三十多年,就像一颗深埋在心底的种子。

我想,等十五运会正式开场,门票开始售卖,我一定要为他选一个合适的座位。让他看着精彩的比赛,感受体育带来的激情与力量。那一刻,时光仿佛会倒流,父亲又会回到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与年轻的自己重逢。

看完球后,小家伙在球场里久久不肯离去。他一直比划着踢球的动作,小短腿有模有样地踢着,那认真的模样,可爱极了。也许,在这小小的孩童心里,一颗热爱体育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等待着在未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看着儿子对体育的热爱,我不禁想起了父亲。父亲这一辈子,虽然没有在体育赛场上拼搏过,但他用自己的方式,为体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参与建设的天河体育中心,就像一座巍峨的丰碑,见证了无数运动员的辉煌时刻,也承载了无数人的体育梦想。同样的,也有许多当年的建设者,无论伟大的普通的,他们都把汗水浇灌在这块体育的沃土上。

如今,这份对体育的热爱,又传递到了子孙这一代。我的先生,也把这份体育爱好者弘扬体育精神发挥到工作事业的建树上。而我和先生,更是肩负着培育小孩拥有健康顽强的体魄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责任。这大概就是全运会的魅力所在吧,它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代代人息息相连,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体育故事。

前阵子,爷爷给孙子准备的生日礼物,从玩具枪换成了儿童网球拍、羽毛球拍和各类球,寄寓后辈在人生道路上跌倒又爬起。

全运会的故事,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流淌在时光的长河中。它见证了父亲的青春奋斗的岁月,也孕育着儿孙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体育为桥梁,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和奋斗拼搏的力量,书写属于我们的全运新篇章!让这份跨越三十余载、三代人的全运之约,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这只是万众的缩影。场上观众有小孩问,“妈妈,我们明天还能来看球吗?”我知道,这簇火苗将在一代代人心中继续燃烧。

文|张少莹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记者柴智整理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团队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5